來源 :發布時間 :2017-10-19瀏覽 :
1973年,我出生在瀘州納溪區一個貧苦老百姓家。家里六兄妹,四個哥哥一個弟弟。從小我就聽著父親的故事在男人堆里長大,所以我一直也是男孩性格。因為家里窮,記憶中吃的都是紅薯。我挑食不愛吃粗糧,每天餓得只知道哭,父親聽著心煩,就說要把我送人。
后來土地改革,我們家每年種兩季稻谷,終于能吃上米飯了,收割的季節是最開心的時刻。可那時還要給國家交公糧,我們家男人多吃得多,交完后剩下的糧食只夠半年,另外半年全靠向領居借。
冬天再冷也是兩件補丁衣服過冬,每兩年才穿一雙新膠鞋。那時腳長得快,第一年鞋是新的,第二年大拇指就穿出來兩個洞眼。
一定要改變貧窮,這個想法從小就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7歲那年我上小學了,每天下午4點放學,回家才能吃午飯。午飯就是紅薯加米湯泡飯。所謂米湯泡飯,只有湯幾乎看不到幾顆米。
小學除了伴隨我的書本,我還承擔了家里幾頭豬的伙食。不管刮風下雨、嚴寒酷暑,每天放學都要去割豬草。
生活不管多艱難,我一直有個夢想:好好學習,走出農村,找一個能吃飽飯的地方。因此,我學習非常努力,成績一直都是班上第一二名。老師很喜歡我,我也經常成為全校學習榜樣。
小學畢業那年,瀘州市納溪區三中向各鄉鎮錄取優秀生。記得宣布成績那天,下著滂沱大雨,班主任劉老師遲遲沒有到學校,我著急的跑到外面等。
后來劉老師公布畢業成績,我以優異的成績被納溪三中錄取,而且是全校唯一一個被錄取的學生。劉老師非常高興,說我是她5年來最驕傲的回報。而我,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,真的可以去城里讀書了嗎?!
安排好同學,老師跟我一起回家,準備告訴家里這個好消息。可父母知道后,并沒有露出開心的表情。媽媽說:在城里讀書需要那么多錢,我們哪有呀!
聽到媽媽的話,剎那間,我的心變得冰涼冰涼的。后來,還是爸爸懇求劉老師,向她借錢,劉老師爽快的答應了。劉老師是當年知青下鄉的師范生,也是影響我一生的小學語文老師。
送走老師,我和父母開始想著湊其余學費。第二天父母上街買了一堆小鵝,讓我在假期里養大,開學前到集市上賣,做我的學費生活費。于是,每天一大早我都帶著一本書一群鵝出門。我知道,只有它們多吃快長,我的學費才有著落。
慢慢的,我和鵝建立了很深的感情。我把它們每個都當做朋友,期待它們長大,看到它們我就很開心。
因為糧食少,它們長得都很瘦弱。有天早上,最小的一只鵝死了,看著它一動不動的身軀,我流下了傷心的淚水。心里不舍的反復念:小鵝呀小鵝,你快快站起來吧!就這樣,初中三年暑假,養鵝成了我學費的唯一來源。
初中,我也非常努力,每次考試都在前三名,爸爸很自豪。每次開家長會,老師叫他分享教育經驗時,他總會站起來驕傲的告訴所有人 ——我從來沒有管過,都是她自己管自己。
臨近初中畢業,全家都希望我考師范學校跳出農門,以后可以當老師。當年考師范或中專是最好的途徑。
可惜帶著全家人的期望,我卻中考落榜了。雖然考了600多分,但還是以6分之差和師范院校擦肩而過。
爸爸非常生氣,不想讓我繼續上學。正逢那天趕集,他把我所有書裝起來,準備拿去賣,同時換點錢補貼家用。
看著父親把籮筐扛在肩上,一閃一閃朝集市走去的背影,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。我知道,上學和父親的背影一樣正在離我遠去。我只能呆在這看不到希望的農村,我的夢想破滅了。
不知過了多久,當我還睡在朦朧中時,被一個熟悉的聲音驚醒。劉老師來了!我高興的跑出門,我知道也許有希望了。果然,父親在趕集途中,碰見了劉老師。
知道父親要去賣書,她告訴父親:不要嫌棄你女兒,將來你最能依靠的就是她!讓她去上高中吧。父親這才同意我繼續讀書。
這時,高中已開學10多天,又是劉老師借了60元學費給我,讓我馬上啟程去學校。
記得那天我早早出門,走兩個小時到了學校,天都還沒亮.....就這樣開始了我的高中生涯。
高中三年,幾個哥哥都陸續到了結婚年紀。因為家里窮,父親為他們結婚考慮,開始修房造屋。我的生活因此越來越困難,經常沒有生活費。
記得有一天,我實在沒辦法,又想去找劉老師幫忙。見到久違的老師時,她已沒有往日的朝氣,憔悴了很多。
原來這些年,她經歷了家庭變故,殘酷的生活改變了她的模樣。臨走,劉老師含著淚告訴我:你長大了,實在沒辦法,就交個男朋友吧!看能否幫你完成學業!
后來,我向舅舅借了賣豬的260元,向同學媽媽借了800元,向叔叔借了......這樣七拼八湊夠了學費。
高三畢業的時候,他出現了。他家境也很不好,但他陽光帥氣、有志向、敢做有愛心。在最困難的時候,他告訴我“去上大學吧,我們兩個只能有一個,我打工供你上學,幫你完成大學夢。相信我,答應你的我一定能做到”
甚至他上班后,老板都勸他:“這樣幫你女朋友,大學畢業后她變心了呢?”他告訴老板:“沒關系,我答應了她,以后她有什么決定我都尊重”。聽完,老板對他豎起了大拇指。
對我來說,這是多么無私的關愛。在那個年代有這樣的承諾和犧牲,足以讓我托付終身。
大學三年,他的幫助下我完成了學業。后來,他順理成章成了我的終生伴侶!
1996年,我大學畢業后,被分配到瀘州一家公司。然而上午報到,下午我就辭職了,我想出去闖一闖。
憑著一則招聘廣告,我只身從瀘州來到宜賓。那時我是個三無一有的人:無生活費、無工作經驗、無人脈關系,只有一個夢想。
當年,是大學生的我很清高。每天漂泊在宜賓大街小巷,仍然找不到滿意的工作。當時只有一兩件衣服,只能經常這樣換著穿。
記得有一次同學聚會,眼看快到時間了,唯一一件衣服洗了沒干。那時是冬天,沒有吹風機只能用火烤,但還是來不及。這時男朋友拿出他另一套西服,給我穿上,我們才去參加了同學會。于是,我們留下了那張一生難忘的照片。
我的窮酸相,引起了鄰居女孩的注意。她怕傷我自尊,托人告訴我,北通道有個舊服裝市場,最便宜的衣服只要10塊錢,樣式也不錯。我后來去買了,但這件事也深深刺痛了我,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。后來第一個月工資,我才買了人生中第一件羽絨服。
找到工作是個巧合,記得是1996年中秋節。夜幕降臨,因為沒錢已經一天沒有吃飯。我一個人坐在金沙江畔,望著滔滔江水和節日中的萬家燈火,心里特別難受。不禁自問:蔣利呀蔣利,你的路在何方……
在萬般無奈之下,給當時找工作認識的中介所打電話,告訴對方我急需一份工作。對方回答現在沒合適的,但中介所需要人,可以馬上上班。
我打電話的就是在90年代,人民廣場一帶的中介所。那時的中介所,不止介紹工作,還有租售房、婚介等等。
我去的中介所以勞務介紹為主,幫廣東、深圳的大型企業招人賺取介紹費。在中介所里,有兩種計薪方式,一種計時有固定收入;一種按效益拿提成。天生愛挑戰的我,不愿拿固定收入,選擇了效益工資。
我很勤奮,為了招工經常到縣里甚至云南各鄉鎮去招人。努力不會白費,我總能比別人帶回更多的務工者。
第一個月我工資就有一千多,當時我男朋友工資才200元。到了國慶節放假,我開開心心回家,把讀書時所有借的錢都還清了。
我在中介所干了幾個月,一個朋友在一中旁巷子里的門面要出租。我把它租下來,開始了創業生涯。
在這間20平方米的房間里,一張桌子、一條凳子、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,就是我創業的全部家當。白天是辦公室,晚上就是睡覺的地方。那時中介信息需要手寫,我便開始學寫毛筆字。在我看來,學習是無時無刻都需要的。
90年代末,沒有電話也沒有電腦信息不對稱,中介是人們獲取市場信息的重要渠道,而中介信息又要靠人工搜集。
那時,我每天早上6點就出門,挨個小區找房源。很多時候,當天就能把房子租出去。我幾乎走遍了城區所有小區和居民樓,成了一部宜賓城區活字典。
當時,每年都有大批高考生要租房。因此,我的業務以房屋租賃為主。由于地處西郊,流動人口多且靠近學校,加上我服務好做事踏實誠信。雖然店面在巷子深處,仍有很多客戶主動找上門,生意很快好起來。
1998年,中國開始房改,房地產進入商品化時代。這個時期,折子房也成為市場的主要流通產品,抓住這波機遇,我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。
雖然做房產中介行業,我卻也在買房上跌倒過。那時,我們一直都夢想在城區繁華地段,擁有一套自己的商鋪。在有了點積蓄后,機會也來了。
當時來了兩個氣質不凡的人,想賣掉父母的商鋪。在和他們簽合同付款后,我才發現,自己卷入了一宗多子女爭奪家產風波。而跟我簽合同的兩個人,后來竟然翻臉不認要求加錢。最后,我拿起法律的武器,耗時兩年多才辦理好過戶拿回商鋪。
這件事深深的震撼了我,我從事房產中介行業,買房都能遇到這樣的事。那普通老百姓買房,也許就更曲折了。于是,我下定決心,要開一家專業的地產公司,為千千萬萬老百姓提供最優質的服務,讓他們免受這樣的煩惱。
2005年,我把中介所從一中旁搬到了民生街。門面很小但臨街,之前的店面叫天天婚慶。為了節約錢,我將店招上“天天”二字保留,把“婚慶”兩個字改成“房產”。就這樣,“天天房產”誕生了。
那時,所有中介都叫信息部或者中介所。但我卻從那時起,就冠以“房產”二字,算是房產中介行業的一個創新。
天天寓意很好,房產雖是大宗產品,但也是老百姓不可缺少的,需要有人天天進行專業服務。而且天是最大的,我希望把天天房產做成宜賓最大、最規范、最專業的房地產經紀公司。
夢想的種子生根發芽。2009年,全國的房地產市場迎來了行情高峰,我看到了市場機會,順利拿到了由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審核、四川省房地產業協會頒發的二級房地產經紀資質。
2010年,創立了宜賓天天房產信息有限公司及江北、南岸、城區等分公司,標志著天天房產走向公司化運作,開啟了發展戰略布局。
公司成立后,我深知婚姻法、繼承法、合同法、物權法相關規章制度,對于一個地產經紀人是多么的重要,也是一個經紀人服務好客戶的核武器。
如今的天天房產,保持著每月開一至兩家新店的速度。天天房產的品牌效應得到極大提升,成了宜賓市民買房賣房的首選機構。
在二手房領域占據較大市場后,我又開始涉足的新房銷售領域。成立了樂美優家房地產公司,專業做新房分銷代理,隨后在臨港、南岸、柏溪等區域開設了分公司。
如今的天天房產,在宜賓有50多家分店 500多名員工,實現了一手樓盤代理、二手房租售兩條腿走路的經營模式,再輔以房地產評估、策劃、托管、裝修、房地產金融等服務,實現了生態產業鏈布局。天天房產,不僅是宜賓本土最大的地產經紀服務機構,在西南地區也享有盛譽。
在2017年工作啟動大會上,我公布了天天未來發展目標——三年五城、五年十城、十年一百城。希望將天天的旗幟插遍祖國大江南北。實現天天的愿景:打造中國地產百年經典企業!
創立天天房產已走過12個年頭,大家都說如今的我,算是完成了從農村“丑小鴨”到城市“鐵娘子”的人生蛻變。可我并不甘心于此,我帶著天天的孩子們依然走在學習、改變和奮斗的路上,讓天天每個家人都能成為挑高追求、堅韌精神、良好德行、較強學習能力的有志之人。
生命的擁有在于時時感恩。上月教師節,我給小學劉老師送去了感恩的鮮花。對劉老師的感情,幾十年如一日。空閑時,我還會去看同學的母親,那時讀書需要錢,是她借給我。雖然都過了二十多年,但是感恩的心一直長存。
微信公眾號
手機網頁端